【新要闻】夏文化专刊 | 线路发布:“探索·夏文化的痕迹”夏文化之旅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推出“探索·夏文化的痕迹”夏文化之旅旨在助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推出“探索·夏文化的痕迹”夏文化之旅旨在助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以夏文化为主线,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释放河南文旅发展新活力,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让游客感受体悟夏文化的博大内涵、精神和力量。

线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深厚积淀,持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让游客既能实地体验、触摸厚重历史,又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考古先辈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夏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光彩。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登封王城岗遗址

1977年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小城,是全国首座确认的龙山文化时期城址。2002年至2004年发现并确认了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城。遗址发现有玉琮和铜器残块等高等级器物。遗址东临的东周阳城遗址出土有“阳城”“阳城仓器”等陶文。有学者认为,王城岗发现的城址应与文献记载的“禹都阳城”有关。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该遗址的测年数据作为夏代始年的重要支撑。

禹州瓦店遗址

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龙山文化晚期中原地区大型聚落遗址之一,同时也是一处多元文化的汇聚中心。瓦店遗址出土遗物丰富且等级高,以列觚(可能为度量衡器)、刻画符号(鸟纹)、白陶或黑陶(蛋壳)或灰陶的成套酒器、玉器等为代表。遗址发掘出土了一批具有鲜明后石家河文化和海岱龙山文化特征的遗物,包括鹰形玉笄、玉虎首等。多学科分析表明,遗址人群构成也较复杂,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大都会”特点。一般认为可能和文献记载的禹、启居阳翟和启之钧台之享有关,是一处夏代早期重要都邑性遗址。

新密新砦遗址

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初步确定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建筑的城址。该遗址以富含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二里头文化的“新砦期”遗存而著称。遗址出土了属礼乐性质的文化遗物,如玉圭、玉钺、玉璧、玉璜、铜刀、石磬、陶埙、朱砂绘陶鸟、朱砂人面像等。上述发现表明,遗址具有都邑性质。具有过渡期性质的“新砦期”文化遗存包含大量东方文化因素,一般认为可能和文献记载的“后羿代夏”有关。遗址对探索早期夏都具有重要意义。

偃师二里头遗址

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大型都邑遗址。该遗址于1959年发现,经过60余年的持续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这里有最早的网格状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与“紫禁城”布局相似的宫殿区与宫城、最早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和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可以说,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标志性遗址,其所展现的文明成就为探索夏文化和夏王朝提供了宝贵材料。

[责任编辑:]